1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美国加息暂告一段落后,日本加息又成了让市场紧张的一件事。
不光美元是全球流动性的一个源头,日元也是全球流动性的一大来源。
可能很多人对日元在全球范围 内的影响力没有概念,我说一个数字,大家就能了解了。
根据国际结算银行数据:
截至2021年年中,日本银行业的跨境投资和贷款高达3.5万亿美元,这个数字超过了美国同业的3.2万亿美元,也超过英国银行同业的 3.4万亿美元。
所以,说日元是全球货币之水的源头之一,是不夸张的。
这都是由于日本长期的量化宽松,导致日元向外扩张的压力,久而久之渗透到每一个角落,成为全球货币之源之一。
所以如果日本真的加息,也确实会对全球流动性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,甚至 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成为冲击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灰犀牛。
2
最近大家对日元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,是来自于7月28号日本央行在最新货币政策声明。
声明中调整了收益率曲线控制(YCC)政策,调整之后将允许长期利率的波动幅度在一定程度上超过正负0.5%。
可能很多读者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,我用大白话解释一下。
啥是YCC?
它实质上就是一种利率工具,通过设置各期限收益率目标水平,把收益率曲线维持在预期水平。日本央行是从2016年起引入了YCC控制,以实行超级宽松。
简单理解, 就是央行通过购买债券的方式,把债券的收益率控制在他想要的那个水平。
比如说:
我为了刺激大家贷款、扩张资产负债表,我肯定要把利率压得很低才行。那怎么样压低呢?
很简单,就是通过爆买国债。
我一看收益率变高了,我就使劲儿买,把它的价格推上去,而票面利率是一定的,所以收益率就被压下去了。
在这次调整之前,日本央行的YCC政策设定:
10年期日本国债的收益率波动区间为±0.5%,一旦收益率可能超过0.5%,央行就会买入日债。
至于什么是“收益率曲线”,就是长期国债和短期国债他们的年化收益率通常是不同的,正常情况下从短到长收益率依次升高,连起来就是一条曲线。
YCC就是针对不同期限的债券来控制不同的收益率水平。
这次调整YCC政策之后,允许长期利率的波动幅度在一定程度上超过正负0.5%——比原来容忍的波动幅度增加了。
很多人看到这里不太明白:
这只是波动幅度增加,向上波动和向下波动是对称的,这也算不上加息或者货币政策转向紧缩啊?
3
是这样的。
虽然在规则当中,这个波动幅度是正负对称的,但是以现在日本经济的实际状态来讲,它只会往上浮动,而不会往下浮动。
日本当前6月的物价指数CPI已经攀升到了3.3%。 通胀的上升,会自然推高名义利率。
因为通胀上升会使得资金(人们的投资)要求收益率也要同步上升——否则的话它的实际购买力就是亏损的(即便以前的实际利率也往往是负的,但现在幅度更大了),投出去的钱在第二年收回来的时候发现能买的东西更少了,人们肯定不愿意,于是就会减少资金的供给。
而商品价格上涨,生产者(企业)的利润率就会上升(因为商品都是企业生产的),这会吸引大家去投资企业、去扩张产能。这时对资金的需求量是增大的。
所以在需求端和供给端都要求利率升高。
所以当央行政策放宽了波动幅度之后,市场经济本身就会推着名义利率往上走。
这就形成了加息的效果。
那问题来了:
日本央行为什么要放松这个波动幅度呢?
是它在主观上就想转向紧缩吗?
4
不是的。
它还想继续宽松,但是它压不住了。
主观上不想转向,但客观上不转不行了。
本来央行是硬是通过暴买国债、把收益率压低。可是当你压到这么低的程度,市场就不会再去买国债了——因为投资企业收益更高啊——原因刚才说过了。
这样一来国债就发不出去了,而已发的也会引起抛售。
如果央行硬买,发多少债它就买多少,又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增,然后导致通胀更猛(同时伴随汇率下跌甚至崩塌),然后导致市场利率更高…
戏剧性的结果出现了: 通过行政手段硬压低利率的结果,就是使利率涨得更高…
在很多人的观念中,会认为央行可以决定一切,想让利率涨就涨,想让降就降。
但是,硬来会出问题的。会出比维持低利率危害更大的副作用——毕竟利率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。
这是日本央行“尽力”之后,不得不向市场妥协的结果。
那么,这种被动加息会有多大的杀伤力?
是否将使资金有动力回流到日本,引起全球金融情势的收紧?
5
实际上影响并不大,很多人是担忧过度了。
因为日本官方并没有真的转向。只要有条件,它就还会宽松。
这次调整,看上去是货币收紧,实则不然:
要注意,他们还同时下调了明年通胀预期。
这个非常关键。
下调明年的通胀预期意味着什么?
意味着他们并不认为当前的通胀能够持续下去,而他们是多么渴望能持续下去,他们实在是苦通缩久矣。所以这表明,政策制定者并没有真的打算改变超宽松的货币政策。
这实际上是相当鸽派的。
其实早在去年12月,日本央行就调整过一次YCC,由原来的±0.25%扩大到±0.5%。
当时多数观点认为,这意味着日本央行转向了、要开始加息了。
但我当时发文说:
这个动作本身并不意味着日本央行转向加息,而是——市场本身推动的利率升高使央行不得不放弃利率管制。
事实证明, 直到今天日本央行也一直在维持着宽松的货币政策。哪怕是新上任的行长植田,也明确表示不会放弃宽松。
是的, 他们主观上没有加息的意愿。
日本CPI常年处于负值。同样是放水刺激,人家的物价涨起来了,他没起来,他就羡慕得很啊。
这一次,终于借着疫情之后全球大放水的东风,把日本带起来了。所以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。
他们非常悲观地认为,到今年末或者明年,CPI就可能撑不住了。
处处体现出对通缩的畏惧,和对通胀难以保持的忧心忡忡。
标签:
仓储物流“成渝圈”如何乘势而上? 12月3日,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,被惠及的显...
两件西周青铜簋时隔三千年成功配对 考古工作者介绍,这个铜簋的盖、身分别时隔40余年出土,纹饰...
“医保砍价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晁星 “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”“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”…...
“购物成瘾”真的是一种病 刘艳 牛雅娟 本周日即将迎来“双十二”促销季,很多人又开始摩拳...
因迷恋山间风景,一男子在甘孜州稻城县海拔4000多米的无人区迷失方向,随后与同伴失联。12月的稻城...
嫌疑人DNA信息比中后,成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DNA实验室民警白小刚一下坐在凳子上,恍惚迟疑间...
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新书发布 新华社南京12月7日电(记者邱冰清、蒋芳)“以史为鉴,开创未来...
我在现场·照片背后的故事|电影《亲爱的》里面没有的结局,在我眼前“上映” 12月6日,在深圳市...
冥想?泡脚?不如听听助眠音乐 晚上睡不着,白天睡不醒,成为最贴合都市人群的“睡眠画像”。随...
养老话题 老年教育面临缺口 “终身教育”潜力无限 【现实挑战】“新老年”群体愿意在培养兴...
孙海洋被拐14年儿子如何找到的? 警方侦办另一宗拐骗儿童案时发现线索,通过人像比对、DNA确认找...
北京天文馆、圆明园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12月6日,北京天文馆发布通知称,12月8日起试行对未成...
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连续7年保持在1 3万亿斤以上 根据对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的抽样调...
斑块软的很危险 硬的就无碍? 血管里的“垃圾”分类 赶快学起来!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:中国...
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大幅降价 聚焦医保谈判背后脊髓性肌萎缩症家庭 医保目录公布那天 好多家长都...
抖音“窗花剪剪”遭抄袭 被判获赔20万元 法院认为“窗花剪剪”的这种表达方式理应受到《著作权...
公安机关近日侦破3起拐卖儿童案件 失散十几年 3组家庭终于团圆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12月6日从公...
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 本报讯(记者 路艳霞)作为年度“汉语盘点”活动最具网络特色的组成部...
北京天文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本报讯(记者 牛伟坤)北京天文馆对票价免费及优惠政策作出调整:1...
2021北京百个网红打卡地发布 本报讯(记者 李洋)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昨晚正式发布。自然...